我校举办“泰山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第三届民间信仰研究高端论坛”
 
我校举办“泰山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第三届民间信仰研究高端论坛”
发布人:泰山研究院信息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04-17   浏览次数:32

        413—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泰山学院共同主办,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承办的“泰山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第三届民间信仰研究高端论坛”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河南大学、上海大学、济南大学、上海市社科院、泰山学院、泰山管委会等单位共80余名专家学者相聚一堂,深入研讨泰山文化与泰山精神。

        党委书记范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文洪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开幕式由副校长王雷亭主持。

        范真首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泰山学院的历史与现状、发展目标、发展规划以及发展的特色和优势,特别介绍了泰山学院几代学者执着于泰山研究的情况,同时真诚邀请专家学者们常来泰山学院进行学术支持和交流。

        赵文洪在致辞中指出英雄文化是今天和未来我们中华文化特别需要的重要元素之一。他认为英雄文化体现在大的感情、大的气魄、大的勇敢、大的能力这四个方面。赵书记通过实例,从三个方面生动论述并指出泰山文化中就包含了中华文化所需要的英雄文化:一是我们的祖先事实上已经赋予了泰山英雄的品格;二是与泰山有关联的世界重大事件和人物,体现了很鲜明的英雄精神;三是泰山已陈列着的文物和石刻,也饱含了英雄的精神。赵文洪还呼吁学者们应该去收集泰山英雄文化方面的资料,加以梳理归纳进行研究,再把它和今天中国现实的需要加以对接,做到从文化建设角度来经世致用。

        

        学术研讨中,与会学者们围绕着泰山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主题展开了非常深入的讨论。

        泰山学院周郢教授在“中国历史上的国山之议”的发言中梳理了关于定泰山为国山的倡议记录和相关文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教授的发言为“试论作为国家与民族象征的泰山”,他认为作为国家与民族象征的泰山,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生死观和中国传统的社会观,在中国历史与文化中的地位无与伦比。清华大学刘晓峰教授的发言“论泰山在中国古代时空体系中的特殊位置”则从中国古代时空文化体系出发,讨论了泰山文化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并对泰山进行了新的文化定位。泰安管委刘慧研究员在“关于泰山挑山工精神的思考”的发言中,把泰山精神归纳为“生生不息,厚德担当”,把泰山挑山工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踏石有痕”。复旦大学的郑土有教授发表了 “从城隍革职故事看泰山精神中的惩恶扬善主题”。中国政法大学赵丙祥教授的发言题为“微观的泰山”,从微观分析法入手,指出在华北村落和城镇的山水体系中,泰山占有十分醒目的角色。

        与会其他学者围绕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做了深入探讨:中山大学吴重庆教授的《上山与下乡——论民间信仰活动之“境”》,上海大学黄景春教授的《道教之泰山神称名考》,河南大学吴效群教授的《泰山:神奇的转化之山》,泰山学院刘兴顺副教授的《西汉泰山国家祭祀:从名山到首山,从区域到全国》,济南大学代洪亮副教授的《民俗、信仰与文化:泰山碧霞元君信仰研究综述》,上海社会科学院程鹏助理研究员的《泰山石敢当的信仰谱系与文化认同研究》,中央民族大学林继富教授的《集体表象与象征体系——基于藏族山神信仰的讨论》,北京师范大学鞠熙副教授的《北京内城寺庙调查——一项中法长期合作项目》,泰山学院刘冠成讲师的《文化作伪——泰山府君信仰的改造与被改造》,泰山学院张琰副教授《泰山全真道的地域特色》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当代宗教研究室主任陈进国研究员对整场研讨会做了全面深入的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反思。他归纳了学者们的发言主题,把此次会议的探讨内容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泰山精神的核心内涵,或者文化特质的探讨;二是讨论了泰山作为民族、国家、家族的这种文化符号的象征是如何被建构的;三是探讨了泰山的信仰、文化体系,及其历史的源流具体构成的研究。陈进国认为未来对泰山文化的研究,既要关注当下,更要回归到历史,特别是要追溯到作为整个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中最重要的议题,要在一个更长远的历史流段里来反思泰山文化的价值,这样关于泰山的研究才会凸显出它在当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中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4月14日,在刘慧研究员和叶涛教授的带领下,与会学者对泰山文化做了深入的实地考察。

        来自我校的泰山研究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历史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旅游学院、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等院系和部门的老师参加了会议。